A.D.A-Productions_logo

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随着更多的慈善基金会在新加坡设立,那么我们是否思考过,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设立慈善基金会并向其注入捐赠基金,那么为什么这些慈善家决定将他们的慈善捐赠制度化?为什么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实体来引导他们的慈善事业,而不是继续他们一直以来的个人直接捐赠方式?

亚洲社会创业与慈善中心曾经发布了一系列名为“亚洲慈善事业”的工作论文,此系列的第五篇文章为“Exploring Family Philanthropy in Singapore”(探索新加坡的家庭慈善事业)。

文章的作者为June Lee博士,她是 Heritage Governance Advisory Pte 的首席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亚洲社会创业与慈善中心(ACSEP)名誉研究员。

在文章中,作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的原因。我们将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做了翻译和整理,让大家对新加坡家族慈善基金会有更深了解。

爱与梦想-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亚洲社会创业与慈善中心(ACSEP)

2011年4月,亚洲社会创业和慈善中心(ACSEP)正式成立。该中心拥有一个国际多学科研究团队。其地理位置涵盖了亚洲34个国家和特别行政区。中心旨在通过研究和教育,促进亚洲社会企业家和慈善事业的理解和有效实践。开展社会创业和慈善事业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通过课程和实践学习经验促进社会创业和慈善教育。

2021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计算学院 (SoC)成立了社会公益与慈善计算中心The Centre for Computing for Social Good & Philanthropy (CCSGP) , 其前身就是亚洲社会创业和慈善中心 (ACSEP) 。

以下内容根据“Exploring Family Philanthropy in Singapore”一文翻译、整理而成:

新加坡家族慈善事业的背景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这些在全球鼎鼎有名的家族基金会富有远见的慈善领导力简单而有力地向世人传达了家族慈善事业可以为人类所做的事情。

新加坡也有在社会上脱颖而出的标志性基金会。比方说李光前创立的李氏基金,它素来以慷慨的捐款而闻名;连瀛洲创办的连氏基金会以挑战现状而著称;曹氏基金会由 Tsao Ng Yu Shun 女士创立,这是一个被公认为改变新加坡对老龄化、长寿和老年人福祉看法的基金会。

爱与梦想-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连氏基金参与合作开发的宏茂桥社区设施。

曹氏基金会致力于通过社区健康和社会服务来提高年长者的生活质量来减轻因増寿而面对的困难;致力于提倡年长者过好晚年生活及在新加坡和本区域开拓新的老年保健方法。

新加坡历史上著名的慈善家还有陈笃生、颜永成等等,陈笃生于1844年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颜永成生前创立并私人赞助了颜永成学校。与上文提到的几位慈善家不一样,陈笃生和颜永成没有创立基金会,而是直接以个人名义捐款。

根据《海峡时报》2016年的一篇报道所知,跟过去十年相比,新加坡在慈善总监办公室Commissioner of Charities (CoC) 注册的私人慈善机构数量增加了三倍,2018年有超过400家基金会和信托在慈善总监办公室注册。

爱与梦想-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陈笃生医院
爱与梦想-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颜永成学校

为什么要建立家族慈善基金会?

爱与梦想-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慈善家们纷纷建立自己的家族慈善基金会,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June Lee博士在文章中总结了四个原因。

这四个原因分别是:分享财富、组织化、注入使命、维系家庭和传递价值观。

01 分享财富

成立基金会最常见的原因是创始人希望将其部分资产不可撤销地用于慈善目的,一旦转移到慈善实体,这些资产就不再可供创始人或其家人和后代个人使用。这样,创始人将用于慈善目的的资产与旨在造福家庭的资产分开。

我们观察到将资金用于慈善对象的三种方法:

1) 旨在永久作为资本的捐赠;

2) 在几年内全额支付的固定金额;

3) 每年承诺的赠款资金。

02 组织化

一些家族成立基金会,以加强他们慈善事业的纪律、拥有更好的组织和结构化的流程。在很多情况下,建立基金会的动机是他们认识到需要更好地组织家族慈善事业。

成立基金会的过程迫使创始人更深入地思考有关他/她的慈善事业的几个关键问题,比如他/她最关注的慈善领域是哪些、社区如何受益以及如何提供帮助。

03 注入使命

一些创始人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社会使命,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基金会来推动自己所选择的慈善领域。任务的明确性为要开展的慈善活动提供了重点。

以曹氏基金会为例,我们看到有些基金会聚焦于社区的某个特定领域,这样有一个更集中的战略。基金会与社区中的受益人有更密切、更直接的接触,而不仅仅是通过中介和服务供应商。

曹氏基金会

曹氏基金会的主席Mary Ann Tsao在美国获得儿科医生执照之后,她的祖母希望她研究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有尊严地老去。

Mary 的祖母认为变老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所以她很自然地希望为老年人做点什么。她认为现代社会并不是那么对老人友好,因此她有兴趣解决这个问题。曹氏基金会是一个运作型基金会,因为Mary的奶奶相信做慈善必须捐款与行动并存。

Mary Ann Tsao — 曹氏基金会主席

曹氏基金会是新加坡注册的获公益机构(IPC/Institutions of a Public Character)资格的慈善机构。它开启了一系列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计划,曹氏基金会提供培训、委托研究以确定需要关注的领域、试点项目以满足新需求,并倡导采用成功的项目以获得主流政府资助。

爱与梦想-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爱与梦想-为什么新加坡慈善家倾向于设立基金会?
Mary Ann Tsao女士

04 维系家庭,传递价值观

有不少基金会代表谈到家庭基金会是维持家庭团结和培养家庭价值观的途径。有人将赠款委员会视为一个平台,家庭成员可以坐在一起,了解彼此在慈善事业和一般价值观方面的思维方式。

其中一个代表提到她希望基金会的存在能将向社区其它人伸出援手的做法制度化,鼓励家族后代成员继续发扬光大。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不再将增加利润为唯一的目的,而是更多的考虑提高社会意识和影响力。

慈善家们开始思考财富传承的意义是什么,公益慈善如何更好地承担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责任。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新加坡和国际慈善的新动态,翻译和整理更多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有价值的新闻,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学习、了解。

Share this post

有束光

有束光是爱与梦想公众号旗下一个原创版块,它聚焦于新加坡和亚洲地区的公益慈善事业。定期介绍亚洲慈善基金会、公益机构与团体、公益项目与活动,有助于拓宽视野、打破边界,寻找公益文明的趋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将公益慈善的光,照进现实的窗。

Contact info

contact@adartsg.com

Please fill in the info below:

Note: Fields with an asterisk* are required.

THANK YOU!

We’ve received your message,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soon…